文珠青年 | 赵智行:“如蝴蝶破茧飞过天空,面无惧色飞往自己梦中”
Body
编者按
怎样夯实“专”的基础?怎样拓宽“通”的领域?怎样实现自我价值?大学期间,少不了诸如此类的自问。梦想如同头顶高悬的星空,勇做摘星人,除了不竭的动力和不懈的努力,亦需与榜样对话。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”,无论行进于何种道路上,都需要视野通达烛火点缀,才能照亮茫茫前路。
本学期,中文系(珠海)推出系列文章,邀请本科生与硕博学长学姐畅谈,求问他者,叩问己身,思接千载,心游万仞。在交流互鉴中,拥抱更多可能性,看到更广阔的世界
正文
在浩如烟渺的文字以外,
音乐是他的永无岛。
在音乐的安乐乡里,
他享受着文学温润的滋养。
2024年10月19日,“世纪中大·山高水长”2024年中山大学校园师生歌手大赛决赛落下帷幕,中文系(珠海)博士生赵智行凭借一首用情至深的《蓝莲花》,斩获学生组亚军。本期推文通过对赵智行的专访,探讨如何“以艺促文”,在学习生活之余寻找并坚持自己的热爱,触摸更湛蓝的天空,回应最本真的自己。
一、乐:唤醒了向往,温柔了寒窗
赵智行十年来始终秉持对音乐的纯粹热爱。音乐是他为数不多却精致的爱好之一,支撑着他在求学道路上一路前进。
提到钟爱的歌曲,赵智行推荐了两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:上世纪四十年代的《玫瑰玫瑰我爱你》和七十年代的《初恋的地方》。前者旋律简洁,却带有民国时期独特的唱腔和历史质感;后者同样蕴含了那个年代特有的音乐风格和深厚的时代气息。这两首歌不仅都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,而且有助于回溯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脉络,别具意义和趣味。同时,赵智行对香港流行音乐的歌词也深感兴趣。他将目光聚焦于粤语歌词的诗学性和文学价值,并以此展开相关的研究。
在每天都要打交道的黑白书籍文字之外,音乐为赵智行的生活绘就了彩色的画卷,给他带来了强烈的慰藉感,是一个可以为之骄傲的爱好。他不仅热爱聆听与研究音乐,还多次参与歌手比赛并屡获佳绩。
回忆起准备十大歌手大赛的过程,赵智行表示,尽管时间和精力有限,他依旧注重计划性。赛前,他在选歌与演唱策略上反复斟酌,力求完美。在做好前期工作之后,后期只需每天抽出少许时间进行练习,以保持最佳状态。对于精心选出的歌曲《蓝莲花》,赵智行也有他独特的思考。“首先,我想要选择一首能够最大限度在决赛里展示自己的歌曲。其次,《蓝莲花》对我而言十分熟悉,同时它的立意深远,表达了一种开阔、空灵的境界,充满自由和远望之意。此外,我个人非常欣赏林忆莲,她恰好演绎过这首歌。”这种与歌曲之间高度的契合,或许正是他在决赛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。
二、文:把书本打开翻到某一回,出走一回
谈及文学与音乐的关系,赵智行认为文学让他摆脱以条理化、技术化的标准去衡量音乐,而是更多地使用感知力去判断音乐,用感性的态度去面对和理解音乐。正是文学的影响与他的人生经历共同塑造了他对音乐的独特感受。
在赵智行的理解里,音乐与文学之间有很强烈的互动性。古典时代,二者交相辉映,反观当下,许多流行歌曲正在将与文字结合的部分降级为通俗普世的艺术享受,而将文学标榜为严肃高级的另一种艺术形式。对此,他隐隐表达了对部分流行音乐中的文字正在背离文学的担忧。“不过,如今还有许多创作人正在努力发掘音乐与文学之间黏连的部分,我们也能看到许多拥有诗的语言的优秀作品。我认为文学和音乐是能够互通的,这些作品也称得上是一种优秀的文学形式,我们依旧可以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。”赵智行如是说。
面对一些将传统文化和流行音乐相结合的作品(例如将古诗词改编为歌词),赵智行指出不必将此类作品神圣化。中国古典文化本身就具有其旺盛的生命力,在当今的社会里必然会继续产生文化效应,它们深植于我们的血液之中,不会被轻易抛却。他认为,用当今的文化形式包装古典文化资源,需要真正把握其中的美学精髓,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表达,而非简单以古典语气创造空洞表达、局限于对古韵辞藻的堆砌和组装。如果要用一首歌概括自己在文珠的求学经历,赵智行沉思良久,最后坚定地说:“那还是《蓝莲花》吧。”在三十岁的人生节点,面对加速变动的环境、骤然紧缩的社会宽容性以及日益增长的世俗压力,他始终为那句“没有什么能够阻挡,你对自由的向往”热泪盈眶。
谈及对同样热爱文学与音乐的同学的寄语,赵智行认为同时喜欢文学和音乐是一件难得的事情。文学的积累有助于增强对音乐的理解,阅读文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帮助创造和表达感受,这种力量可以嫁接在音乐的表现上。“如果喜欢唱歌,那就要去坚持,文学的天马行空和恣意盎然可以让我们对音乐产生更独到的看法,文学和音乐都值得我们去坚持。”
在赵智行的人生中,文学与音乐如同双翼,携着他穿越学术的海洋,翱翔于艺术的天空。他在学术殿堂孜孜以求,更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到了灵魂的归宿。正如他所祝愿:“因为热爱与坚持,没有什么能够阻挡,你对自由的向往”。